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422
哈佛中国史6.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7日
第1页
第9页
第16页
第25页
第38页
第183页

    参见附件(96980KB,367页)。

     哈佛中国史6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切入点上选择的是:清朝是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全书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感兴趣的欢迎阅读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读后感说到清朝很多人会想到两个极端:一为清政府的无能;另外一边想到的可能是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位皇帝的能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切入点上选择的是:

    清朝是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全书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以深入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

    完整而深刻的诠释清代历史的重要意义。全书十个章节,章节之间按照其发展的大方向进行分类,不是我们平时看见的按照时间记录体系。书中介绍清朝的兴盛及其衰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等。

    开篇征服介绍“满洲”——

    什么是满族?是一种民族?有观点认为,这个继承明代皇帝的群体,不是种族上的满族,而是一个以胜站为目的,有意创造出来的人群组织。这个“征服组织”的领导者认为,分派不同族群认同给他的成员有利于政治上的管理。当然作为新的帝国统治者,也企图在为满族人营造一种独特的环境,在政治文化上保留自己彪悍,纵横天下的骑射优势和特质。

    不过在清朝走过了260度个年头之后,满族人口增加了20倍。不过那个时候所谓的满族人已经汉化了,只有衣冠制服和语言在使用。

    结合全书纵横看起来,也是满族及其汉族等多民族不断融合的一个过程。在清朝,什么是满族的文化精谧?皇太极总结为"国语(满语)骑射"并且把国语骑射和大清的国运联系在起 , 成为一国之本。

    为保住满洲人 “国语骑射 ”的传统 清朝的统治者还要求他们的子孙,必须学习满文。同时 , 满人若想通过科举求得升迁 ,那么翻译就是他们必考的一科目。雍正年初,增设了翻译秀才、举 人、进士三个层级,也就是说满洲人需要凭借着过硬的满语,才能谋得要职。康熙皇帝时候直接发展成为: 能否骑射上满洲若非此业 , 即成汉人 。

    关于发展——

    国家的治理和长治久安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体制。《大国的兴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古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 比中国的更先进和更悠久” (保罗 ·肯尼迪)。

    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给中国的文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帝国的兴衰和司法的公正,法律法规的完备是有直接性关系的。

    在国家治理上:儒家思想推行“仁政”,奇妙利用社会内部的自我规范集团,如宗教组织,农村,水利社群与商人或工匠的行会等。在行政创新与中央集权上:设立:理潘院,内务府,军机处。

    规定相关职权,进行国家管理。在财政上:农业税是国家财务的主要来源,在征税的过程中从人和地两个角度进行征收,在不同时间段有所调整 。在人才上注重科举制度,科举按照乡、殿不同等级进行划分为生员、举人、和进士。加以针对性的使用。

    清朝有其“光鲜亮丽”的一面:第一:在清朝全盛时期发展出来的行政与沟通体系是之前的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清朝是一种更有效率也更有效力的的方式存在。第二:清朝的生产力水平也是不容小觑的,在清朝能养活史无前例的众多人口。第三:清朝的经济管理体制也比之前的更加有效也更有野心的。

    机遇与挑战——

    “研究清帝国的历史学家在使用“帝国主义”一词时,至少有两种相当不同的含义。政治左派者,不论是中国人、日本人或西方人,倾向列宁“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之定义

    (书籍中的话)。什么是帝国?帝国和我们现在的国家制度有什么不一样,在通常人的眼睛中中国的帝国就是,那么国家就是皇帝家的,天下就是皇帝家的天下,所谓的“家天下“就是在帝治条件下存在的。那么帝国主义是好还是不好呢?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好坏也不能最终的进行定义,很多人在给大清贴标签的时候回用到“政治腐败”“经济闭塞与经济限制”“外交自大”“文化堕落”“司法不公”“停滞不前”甚至是“退后”等的词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96980KB,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