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研究动态
编号:11349225
大肠癌患者病期精确判断有依据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73期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课题组最近发现,微转移是导致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19、CK20)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检出率,这对重新评估大肠癌临床分期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锡山教授介绍,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局部原发肿瘤采取手术为主的方法基本可以控制。近20年来,大肠癌根治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病人预后并未明显改善,大约50%的人死于腹腔局部或区域的复发和肝转移,而癌细胞在腹腔内、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微转移则是导致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所谓微转移,就是单个转移瘤细胞或转移瘤细胞团小于2mm。

    就此,王锡山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切除普通病理阴性的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研究,发现微转移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大肠癌临床分期有关。其中,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者,易发生微转移;临床分期为三、四期的,易发生微转移。研究结果还发现,微转移检测阳性和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及73.4%,复发率分别为72.7%及26.2%,两组差异显著,没有微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有微转移的患者,复发率则相反。

    王锡山教授建议,对于微转移阳性的患者,术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密切跟踪、随访、定期复查,缩短复查间隔时间,对病人术后情况动态监测,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复发,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提高生存率。, 百拇医药(衣晓峰 靳万庆 孙理)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肠癌 >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