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61781
自学成才的乡村医生——记广东省饶平县海山镇隆北卫生站刘瑞铧医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5期
     张东风

    广东省饶平县海山镇隆北卫生站地处海岛,1975年高中毕业、时年17岁的刘瑞铧被分配到了这里工作。他靠着顽强的毅力,不懈努力,刻苦自学,不仅领到了乡村医生证书,还完成了高等教育中医专业专科自学考试和本科段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证书。他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扎根海岛,热心为群众服务,多次受到各级卫生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刘瑞铧喜欢中医,高中毕业后在家自学了一年中医书籍。到卫生站工作后,他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和科普书籍,努力学习中西医基础知识,并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老一辈行家求教。两年后,他已经能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了。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广东省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但他在工作中仍然时时感到,对一些疑难病例的治疗力不从心。他认为,作为一个医生,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对患者极端负责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各科诊疗技能,这样才能解决农民群众求医问药的实际问题,急病人之所需,为病人分忧。而精湛医术的获得,需要从勤学苦练和开拓进取中得来。他常告诫自己:“不学习,就等于在黑暗中摸索;不奋进,就会落伍;不探求医理,就胸无成竹;不挑战困难,就难得成功;没有真本领,就难当好医生;不认真总结成败经验,就难于推陈出新,而最终被前进着的社会淘汰。”
, http://www.100md.com
    为了使自己的医术得到提高,1985年,他报名参加羊城晚报社和广州中医学院合办的羊城中医教育刊授中心中医专科班,用3年的时间进行中医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并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毕业证书。3年的刊授学习让他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中医理论水平,也使他能较好地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临床疗效有了提高。

    那时候,非在职的乡村医生不能参加“士升师”考试,也没有条件到上级医疗单位脱产学习和进修。1990年,传来一个好消息,广东省高等教育中医学专业专科自学考试开考了,乡村医生可以报考。

    这让刘瑞铧备受鼓舞。他欣喜地报了名,还为自己制定了学习守则。自学,意味着要花费大多数的业余时间。为此,刘瑞铧舍弃了其他许多爱好。农村卫生站的工作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也没有上下班之分,只要病人或家属来找,不论白天黑夜、风雨寒暑,都要应诊。就这样,刘瑞铧在应诊的间隙,抓紧一切时间晨读、晚自修……常常学习到深夜。

    1991年考试前夕,海山镇要举办国庆文艺晚会,当时身兼海山镇隆北居委团支部书记的刘瑞铧,参与了晚会的组织工作,为此他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这一年他所报考的四门课程都没能通过。面对汗水和心血付诸东流的挫折,刘瑞铧深感痛心。他重振精神,鼓劲再战,并写下了这样的格言来勉励自己:“一个人如果在困难面前总是唉声叹气,怯而不前,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一个人如果因挫折而悲观失望,丧失斗志,就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人如果因一次失败而放弃奋斗目标,那他就是一个意志薄弱者……”靠着这种不言败的决心和信心,1994年他终于完成了该专业规定的12门必考课和2门实验课以及毕业实习,拿到了广东省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
, 百拇医药
    这段难忘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刘瑞铧为振兴中医而奋发和积极攻关、立志成才的决心。此后,他通过几年的努力,于1999年通过了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医师。为系统学习中医古典著作和中西医学知识,他又用4年的拼搏,完成了中医学本科专业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组织的临床考核和毕业论文考核,在2005年取得了广东省高等教育中医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实践了自己“知识海洋当探求,不夺硕果决不休,一心一意勤驾驭,莫惧骇浪与惊涛”和“世界上没有走不完的路,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没有办不了的事情,就怕在困难面前没有勇气去挑战”的人生格言。

    刘瑞铧在成才的道路上不仅有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他还是一个有心人。

    在跟随带教老师的实习中,他不仅运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指导诊治病人,将老师的临床经验付诸实践,还注意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治疗案例及疑难病例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整理,并将自己的体会一一记录下来。
, 百拇医药
    在20多年的理论学习和临证中,他的一点一滴的收获逐渐积聚,医案不断丰富。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刘瑞铧撰写了30多篇学术论文。从1994年至2000年,这些论文不断在《江苏中医》、《新中医》、《辽宁中医杂志》等国内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其中,《皮肤病验案5则》、《超高热验案2则》、《益气敛阴为主治疗危重病验案三则》3篇论文,于1996年被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医圣杯国际中医药学术著作和论文评奖委员会评为优秀奖;《玉屏风散新用》和《疑难杂症辨治3则》2篇论文,于1998年被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评为“国际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小有名气的刘瑞铧还多次被邀请出国参加医药类学术研讨会及国内举办的医药类学术研讨会。他感到,参加学术交流,聆听专家高论,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为自己诊治疑难病症和危重病症找到了一条新捷径,为学术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理论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进步,让刘瑞铧的治疗效果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卫生站门诊量也逐年增加。2004年,经他诊治的疑难病症超过了300例、危重病症接近20例。
, 百拇医药
    1988年的一个夜晚,强热带风暴登陆,为诊治一位急诊病人,在狂风暴雨中刘瑞铧被狂风推倒,树枝刮得他手脚鲜血直流。

    1992年,一个3岁的孩子急惊风,深度昏迷,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刘瑞铧二话没说,为其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施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抢救,患儿安全脱险。

    1995年7月的一天,一位大伯中暑突然昏倒在卫生站前,刘瑞铧立即进行抢救……

    20多年来,多少个夜晚,他为寻找诊治疑难病的新捷径而挑灯夜读,为救治危重病人而彻夜不眠;多少次,因治愈危重病人、攻克疑难病症而欢欣;多少次,因诊务繁忙而病倒;多少次,为军烈属、孤寡老人行义诊,为残疾人送医药,为贫困家庭减免医药费……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用中医药为农民群众防病治病,为提高群众的防保意识和健康水平,降低人群发病率和传染病传播率,默默地工作。为此,1993年、1998年,卫生部两次将他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他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