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读书与健康
编号:11144859
暑假与中医大学生谈读书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85期
     假期对于学生具有双重意义。用军事术语说,既是休整阶段,又是备战阶段。休整,是说紧张了一个学期,利用放假,走出教室,领略自然,亲近蓝天绿水,彻底轻松,以缓解身心疲劳;备战,是说除了温故以利知新外,还要读一些相关书籍,更好地“充电”,提高素质,为进一步深造或加强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奠定基础。实际上,许多大学生把假期读书本身也看作是一种很好的休整和乐趣。

    中医大学生的假期读书怎样才能休整、备战双丰收?笔者认为:明确定位,内容有所侧重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是大一学生,这是你的第一个假期,读书就要以复习学过的课程为主,将基础打牢;然后适当地读一些中医药名家成长、治学的一些经验。这是因为,到大学后学习的知识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等,与原来所学截然不同。经验证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都很抽象。学过了,不见得理解;背得熟,不一定讲得出。许多学生都讲过这样的经历:苦读一学期,放假回家,亲热之余,家长或左邻右舍问道,给我们讲讲阴阳五行吧?这是很好的话题,谁都知道中医用阴阳五行。这时,有多少学生能概念准确又通俗易懂地讲出来?讲不出,就是没真懂。这样的例子,随手拈来。基础不牢,不仅影响下一步的学习,甚至影响将来的发展。切记:根深才能叶茂。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名家的成长、治学经验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很重要。要不怎么谈名师出高徒呢?但老师也有不同。有的讲完课夹着书就走,有的讲课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有的在课余指导学生学习、科研活动,而且讲究做人之道。单靠和讲课的老师接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读书向名师、名医学习。

    如果你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就要系统复习诊断与临床课内容,特别是诊断。这个过程,笔者称其为理论临床。读书应达到什么程度呢?

    第一,要能针对望闻问切所得,较快地在头脑中反映出相应诊断。如症状为发热,恶风寒,头痛,鼻塞,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就应清楚属于风热感冒;如症状为发热,恶风寒,头痛,鼻塞,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就应清楚属于风寒感冒。

    第二,要能针对一个诊断,在头脑中较快地反映出大体的辨证用方。如诊断为头痛,就应清楚大体有风寒、风热、风湿、肝郁、肝阳、肝寒、气虚、肾虚等几种常见分型,最好能提炼出每型的主要特征,这样也便于记忆。
, 百拇医药
    如风寒辨证要点为头痛牵连项背、得寒则重、脉浮紧,治疗常用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辨证要点为头痛、面红目赤、脉浮数,治疗常用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辨证要点为头痛沉重如裹、舌苔腻、脉濡缓,治疗常用羌活胜湿汤;肝阳头痛辨证要点为头晕、头痛、耳鸣、肢麻、脉弦,治疗常用天麻钩藤饮;肝寒头痛辨证要点为颠顶痛重、呕吐清涎、脉弦细,治疗常用吴茱萸汤;气虚头痛辨证要点为头痛绵绵、体倦乏力、脉微弱,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肾虚头痛辨证要点为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酸膝软、脉微细,治疗常用杞菊地黄丸等等。

    做到了这些,你就不至于到了临床,面对患者一片茫然,不知怎样四诊,更谈不上辨证处方,忙碌一天,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做到有备而来,你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有目的地望闻问切,才能听得懂老师的讲解,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如果你是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在读书中最好以下面两点为目标:第一,针对西医诊断,能很好反映出中医辨证。如诊断为冠心病,能清楚应按中医的胸痹、心痛等辨证论治,并能掌握有气滞、血瘀、痰凝、气阴两虚等大体情况;第二,针对西医指标,最好能掌握使用中药宜忌。适宜者:如冠心病、心绞痛、下肢浮肿,中医辨证属瘀的,能知道最好使用益母草;另如高血压、便秘,中医辨证属热的,能知道最好使用决明子。不适宜者:如哮喘、心动过速,能知道最好不用麻黄;另如胃溃疡、泛酸严重、风湿腿痛,能知道最好不用木瓜等等。凡此种种,医学生们常常称为高招、绝招。其实,这些高招、绝招有许多是从书本当中得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学生的素质、秉性、背景不同,其学习方法、读书方法也肯定不同。笔者指导学生读书的经验证明,如按上述方法,多收事半功倍之效。, http://www.100md.com(金东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