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0486
五成上网者是准成瘾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0日 《健康时报》 2006.07.10
     “电脑脖,鼠标手,满眼情色春光流。网瘾恶,欢情薄,上网误人,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键盘透。头发落,眼镜搁,形躯虽在,志向难托。莫!莫!莫!”

    这是一位某重点大学学生对自己沉迷网络的悔恨之词,有些学生非常清楚网络成瘾的危害,但就是改不了。暑期将至,学生们又有了充足的时间浸泡在网络上。专家认为,一旦网络成瘾之后,很难控制上网的冲动,由此带来一系列精神心理问题。

    五成以上是准成瘾者

    “只要经常上网,你就有可能成为准成瘾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教授潘集阳说。在《广州市重点高校大一新生网络成瘾状况研究》的调查中发现,通过互联网成瘾测试,623名中山大学大一新生网络成瘾者占1.2%,准成瘾者占51.5%,也就是说测试中有超过一半的网络使用者是准成瘾者。

    什么是网络成瘾呢?总的来说有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游戏成瘾等。迷恋色情网站、聊天、网络游戏等这些我们都已经相当熟悉,身边可能就有这样的人,而对于信息收集成瘾也许不是很了解。潘集阳曾经遇到一位强迫信息成瘾患者的学生,他坦言:“网瘾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道枷锁,我经常毫无目的地在网上闲逛到半夜,各种无名网站,点到哪里就停到哪里,直至疲惫不堪,却又停不下来。如果强制自己停下来,就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心神不宁的状态。我经常为此懊恼无比。也曾戒过几天,在那几天里,人感觉真的是轻松无比,但总是有一些微弱的念头把我又带回从前的状态。”这样反反复复,他感觉很痛苦、焦虑、抑郁。而准成瘾者则离此不远。
, http://www.100md.com
    网络成瘾者有性格倾向

    潘集阳说,在调查中发现,焦虑、抑郁情绪与网络成瘾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不好并且具有强迫、敌对、惊恐、偏执等性格的人,最容易患网络成瘾症。

    有这种性格偏向的大学生通过上网,借以找到他们自己的平等感、自由感、满足感,而沉迷于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尤其是黄色网站,危害极大。首先会出现成绩下降、迷失于虚拟世界,然后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而这种性格倾向的中学生迷上网络,后果更为严重,小曾已经为了上网而逃课,有了三天三夜不回家的经历,他说:“我人际交往能力差。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跟家人、同学的关系冷淡,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且自从迷上了网游后,上课总是魂不守舍,一放学便直奔网吧。到后来为了上网而逃课。”
, 百拇医药
    学生是戒网瘾的重点人群

    为什么中国家长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特别担心孩子染上“网瘾”,社会也对沉迷于网吧的学生高度关注,难道国外的学生就没有网瘾?

    潘集阳说,其实国外也有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只是他们没有像中国父母这么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国情不同,我们考大学是看一张成绩单,所以平时父母就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特别担心子女因为网络而荒废了学业。而国外上大学是综合考核,相对而言,我们中小学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就显得重要得多。

    另外,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高,希望孩子能上名牌大学,而国外父母并不在意子女读什么大学,从事什么工作。社会现实证明了,在我国,学生是戒网瘾的重点人群。在国外,则更加关注成年人网络成瘾带来的婚姻危机以及精神心理问题。

    对于戒除网瘾的方法目前争议很大,尽管说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人会无法抑制其上网的冲动,这就需要使用一些控制冲动的药物,特别是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大约30%~40%网络成瘾者服用药物后能完全摆脱网瘾的枷锁。

    摘自7月1日《羊城晚报》张华/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