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4677
“梦析门诊”被指炒作愚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6日 《健康时报》 2004.09.16
     崔颖

    昨日刚刚在沪结束的2004中国精神分析年会上,梦析门诊再一次遭到心理治疗领域专家的质疑。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上海在长宁区开张的梦析门诊至今仍是上海唯一一家,与10个月前开张时的轰轰烈烈相比,最近却显得有些冷清。

    “开设梦析门诊只是一种噱头,不可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在中国精神分析年会上,一位专家指出,“该医院实际操作中也未必只提供解梦服务,但以这种方式宣传心理治疗有失专业严肃性。更何况国内奇缺精神分析领域高层次人才,并非每个心理医生都具备治疗水准。”

    “社会有需求,我们就有开设门诊的必要。”这是当初梦析门诊开张时,媒体记录下的该院一位领导的话。那么,社会需求到底转化成门诊量了吗?记者发现,时隔10个月,原来宣称每小时60元的收费明显“缩水”,就诊人数与想象中的也有较大差距。

    梦析门诊的大胆尝试是否让医院陷入尴尬境地?院方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梦析门诊还在继续开设,至今还有人来就诊。”副院长周国权坚持,“梦析门诊是一种探索,理应客观看待。”

    但专家对此却有另一番看法,“完全是炒作,医生是否具备一定高度的精神分析水平?发展特色也要符合实际。”

    “个案满意度不高是梦析门诊无法维持的重要因素。”一位与会专家指出,“市民刚开始可能被好奇心驱使,解完梦后会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解决,失去口碑效应令试图解梦者止步。”

    专家解释,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梦析是精神分析中运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在精神分析领域专业人士匮乏的中国,单纯开设梦析门诊没有生存空间。

    “国外没有开设过梦析门诊。”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会长王浩威表示,梦析门诊不可能得到市场认可,这种提法会令大众误解,以为向医生介绍自己做了什么梦就可以分析出心理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两个患者做同样的梦,并不表示他们存在同样的心理问题,只有放在个人的大背景下才能真正了解问题。

    (摘自9月4日《新闻晨报》崔颖/文), http://www.100md.com(每小时60元门诊费缩水成20元 病人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