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4143
他爬上了巨人的脚趾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2日 《健康时报》 2004.08.12
     山东泰美宝法肿瘤医院院长 于保法

    克里克走了。7月29日,当我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准备放松一下时,从报纸上得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我马上给我的导师Sara打电话,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克里克就这样走了,这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Salk研究所的所长,在DNA发现的第51个年头走了,没有他和沃森,就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至少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要推迟几十年,他虽然走了,但是,他所奠基的分子生物学会不断前进。

    谦逊的科学巨人

    1992年,我有幸来到了举世闻名的美国Salk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Salk研究所由Dr.Jo-nansSalk在1962年创立,曾经产生过8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克里克是Salk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Salk研究所所长。在他任所长期间,我在这个所里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又有四年在这个所里拿薪水,在加州大学任副教授。
, http://www.100md.com
    克里克是一位科学界的巨人,他和沃森的DNA双螺旋结构揭开了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序幕,他也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是那么的博学多才,天赋过人,他的本行是物理学,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转向了生命科学的研究,但是就是他和沃森的不懈的研究才使人们认识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面对着诺贝尔奖和其他的巨大荣誉,他总是那样的谦逊,1997年6月,我带着5位中国学者来参观Salk研究所,正碰到他停车上班,我给他介绍了中国的几位医生,他一一握手,在简单地询问了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后,他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中国,说:“我希望到中国去,了解中国。”我们都深为感动。最后,他还和我们各位合影留念,我的几位朋友都保存着这张照片,有的将照片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让这位科学巨人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创新。

    亦师亦友

    在我的记忆中,克里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取得一点成就,只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已。如果觉得爬上巨人的肩膀太费时费力,那么偷懒一点,爬到巨人的脚趾上好了,就比别人高那么一丁点,也许你就可以做出比别人更大的发现,或许还能获得诺贝尔奖。”在他看来DNA双螺旋的实证论据来自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的X衍射图,模型建造方法来自于鲍林,对氢键的计算来自于伽莫夫,对DNA构型的认识来自于多纳休,整个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中,只有双链核苷酸键是他们的独创。他从来就没有说过弗兰克林没有想到DNA的化学动力学问题,鲍林没有想到DNA的晶体构型,他们都没有想到碱基的构型和氢键的数学关系,而他将有关的一切都想到了,也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异想天开的胆量,敏锐的思维,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沾沾自喜。在他看来自己是疏懒的,也是油滑的。甚至连爬上巨人肩膀的力气都不愿费,而是身手敏捷地站在巨人的脚趾上,只比别人高了那么一点点,就看到了天边的风景。
, 百拇医药
    对我来说,克里克亦师亦友。这样一位拥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巨人,别人对他需仰视而见,但是他却没有半点霸气和俗气,而是充满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我跟随他进行研究期间,他忙得几乎没有时间来指导我的试验,可是,他却以独特的方式将他的异想天开的想象、敏锐的思维方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授给了我。这一切,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永远的遗憾

    后来,我回国陆续创办了山东泰美宝法肿瘤医院、济南保法肿瘤医院以及威海石岛肿瘤医院,这三家医院繁忙的工作使得我在国内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去美国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也几乎没有再见过这位老人。可是,当我打开电子邮件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收到他的来信,信一般写得很短,寥寥数语之中,却尽显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慈爱,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

    在以后几年中,我曾力促他来中国旅游,山东省科委也很赞同我的意见,希望这位学术巨人能够到中国来指导学术研究。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长途飞行。我曾两次打电话邀请他,他均有意来,但是他的夫人总是担心他的身体不能承受长途疲劳,因此,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的遗憾,对中国的学者来说,也是个大的遗憾。
, 百拇医药
    现在他走了,我再也不会收到他的来信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把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Salk研究所的老所长带到中国看一看。为了表达对老所长的永久怀念,我会一如继往地将他所创立的Salk精神带回中国,让Salk精神在中国的医学领域发扬光大。

    新闻背景

    7月28日,著名生命科学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与世长辞。

    克里克与美国科学家沃森在1953年将DNA模型搭建成功,同时指出,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自我复制机制。由于这一贡献,1962年,他们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事实证明,克里克和沃森的发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后来的科学家们以他们的成果为基础,成功地研究出了基因疗法、转基因作物、生物克隆技术和DNA鉴定技术,因而克里克被生物学界喻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

    1992年开始,本文作者来到世界著名的美国Salk研究所,在克里克教授的指导下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获悉克里克教授逝世的消息,他写下了这篇回忆文章,缅怀这位科学巨人。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

    于保法:1990年2月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做肿瘤学博士后研究,学成后回国,1998年创办了泰美宝法肿瘤医院,任院长。他在肿瘤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癌魔空间结构理论”,以此作为肿瘤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始终坚持以“整合医学”为指导思想,有机地、合理地把各种有效的医疗方法融为一体;发明了以肿瘤自身作为药物载体的“缓释库治疗”核心技术,及“活化化疗”、“活化放疗”、“三氧治疗”、“冷煎中药”支持技术,从而掀开了现代临床肿瘤治疗学上的新篇章。

    克里克简介

    克里克:1916年6月8日生于英国的北安普敦。1937年他从伦敦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物理学博士。二战结束后,他转而研究生物学。克里克于1953年建立DNA双螺旋模型,被誉为本世纪生物学上最重大的发现。论文发表之后,他回到蛋白质研究工作上,同年完成博士学位。他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还研究遗传密码,并提出遗传讯息只能单向地从密码子传递到氨基酸的中心法则。1959年克里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之一,并与他人一起共同创办了剑桥丘吉尔学院。克里克的著作有《论分子和人》以及多科学方面的论文。1966年他转向生命起源的研究,提出了生命的化学起源并非地球上惟一的事件。1976年正式加入了Salk研究所,将心力投注于生命现象里另一个谜题———意识的性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心得则汇集在《惊异的假说》中。

    图片:

    克里克教授(右)和于保法教授(左)在一起。, 百拇医药(怀念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克里克教授(附图片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