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0225
无声的抗议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健康时报》 2004.01.01
     我的名字烙着时代的特色,在曾经“一片红”的年代,我也未能幸免。父母年轻时分别从重庆、四川到上海工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不少工厂的职工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贵州,扎根贵州,而我的名字,“筑”,是贵阳的简称,带着我出生的那个时代的特色,以及父母到贵阳工作的纪念,便有了我的名字。

    小学三年级时,我就非常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了,因为父亲极严厉,要求也高,入学前就开始教我们识字学数,入学后要求我们回家就复习功课,那时自己感觉非常笨,虽然极刻苦,功课在班上也就中上等水平,这离父亲的要求差距很远。五年级的一次小考试,数学不及格,拿回家的时候,父亲二话不说,一个大嘴巴打过来,再狠狠斥责,父亲的斥责有他自己的特色,不是和你一起分析学习方法什么的,而是尽挑刻薄的说,比着人家的孩子说,他骂得倒是痛快淋漓,但我的小小自尊和人格,早就被他伤得入木三分。也许,他认为小孩子是不需要自尊和人格的。所以那一次,被他打过骂过后,我一个人跑到城边农民的白菜地旁,发呆了好久,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本子上自己的姓名全都用橡皮擦掉,母亲姓骆,她很喜欢“红梅赞”这首老歌,所以,遂决定给自己取名“骆红梅”,不为别的,只是把自己改母姓,仅能表达那时对父亲“法西斯式粗暴独裁领导”的抗议。

    第二天上学,自己鼓足勇气,恭敬地给所有的老师打个招呼,然后请同学们以后也一定要改口。第一关就这么顺利地过去了,时间久了,关系好的朋友亲切地称我为“红梅”,连老师在课堂上也是这么叫我发言的。

    一学期结束,老师按照惯例要进行家访,家访那天我没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在课上宣布:杨红筑同学的改名未经家长同意,以后,大家仍是叫她以前的名字,现在的名字作废。

    对于老师的宣布,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毕竟自己是偷偷改名的,除了自己和班上同学,家里还无人知道,长时间下去,总不是个事,况且改了这么长的时间,就算是对父亲私底下的“无声抗议”,也该收场了。

    本文入选本报最佳“取名”征文

    红:代表当年的山河“一片红”,筑:贵阳的简称。, 百拇医药(贵州省贵阳市兴关路 杨红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