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46
甲状腺手术解剖区域保护喉返神经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2988-02

    为避免甲状腺手术时损伤喉返神经,我们对139例甲状腺手术采用在局麻下解剖区域保护的方法,无一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39例,男22例,女117例;年龄7~82岁。肿瘤直径1.5~9.5cm。病灶:单侧127例,双侧12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09例,单侧次全切+峡部切除11例,双侧次全切12例,瘤体单纯切除+部分腺体切除7例(均为70岁以上患者)。病理:甲状腺腺瘤出血囊性变89例,甲状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桥本氏病15例,甲亢4例。

    1.2 方法 患者取后仰位,肩垫高30°,消毒铺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内侧缘的颈阔肌浅面向中线方向呈扇形注射1%利多卡因6~8ml,在胸骨上窝三横指处分层注射1%利多卡因8~10ml。常规切开皮肤颈阔肌,根据瘤体大小适当游离皮瓣,沿纵轴线剪开颈白线至甲状腺外包膜,并将包膜剪开,在此包膜内充分钝性分离后断甲状腺中静脉及韧带。在甲状腺下极腺体内断之,同法处理上极。再次解剖分离甲状腺外包膜至腺体背外侧,牵开外包膜,而瘤体和需切除部分的腺体向内侧轻轻反复来回牵拉,同时用手轻轻挤压瘤体外的皮肤,此时瘤体连同大部分腺体被牵出切口外,用蚊式钳在背侧的腺体内钳夹,和处理上下极腺体一样,边钳夹边嘱患者说话,无声音变化时再切断腺体。残面用0 # 丝线缝扎,缝扎时边拉紧缝线边和患者说话边打结,患者发音无变化时再完成打结。最后嘱患者用力咳嗽,无出血后缝合各层。全组无喉返神经损伤及旁腺损伤,手术时间平均45min,手术出血量平均50ml,平均住院5.8天。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喉返神经外观呈银白色,较4 # 丝线稍粗。正常解剖上在甲状腺包膜外行走于气管食管沟内,只有到达腺体上极附近才在背侧入喉。这一区域称为“危险区域” [1]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为防止其损伤,术中是否显露神经存在着不同观点,主张显露神经者认为喉返神经有变异,在直观下保护更为妥当,但此法有时也因牵拉而致损伤 [2] 。我们采用局麻下解剖区域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有如下体会:(1)在甲状腺外包膜内充分游离至腺体背侧,使喉返神经连同外包膜一并被推向后外方而远离手术操作面;(2)在甲状腺腺体内处理上下极及背侧,同时和患者说话。这样既无喉返神经损伤之虑,又保留了甲状旁腺,且不断上下极血管而减少了出血的危险;(3)不解剖喉返神经也避免了术后疤痕形成而影响神经功能;(4)缝扎残面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发音变化,防止缝线过深或神经走行异常而致误伤。本组病例说明在局麻下采用解剖区域保护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文献一致 [3]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14.

    2 龚晓成,高良辉.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中国肿瘤,2003,12(1):56.

    3 马东白.甲状腺肿瘤见: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23.

    作者单位:234000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倪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