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923
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优生的关联性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摘要】 人巨细胞病毒(HCMV)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十分普遍。孕妇感染HCMV传播给胎儿的危险极高,易引起胎儿宫内感染。HCMV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感染的新生儿可出现先天性畸形,智力低下等严重表现,严重影响着出生人口的素质。本文着重阐述HCMV病原体、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危险性、检测方法及防治,认为:对孕妇HCMV的检测,对感染活动期者用B-转移因子治疗,及证实胎儿已感染了HCMV应适时终止妊娠,是当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宜在全国推广。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孕妇 宫内感染 智力低下 优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3040-0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两个方面。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计划生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保证优生,对孕妇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尤为重要。因为孕妇患病部分疾病可传给胎儿,引起妊娠中止、发育异常、先天畸形、智力障碍等。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据徐桂林 [1] 报道。我国HCMV的先天性感染率可高达3.7%。若以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先天性感染HCMV就高达74万,严重影响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 百拇医药
    1 HCMV病原体及传染途径

    1.1 HCMV病原体 HCMV属疱疹B组病毒,(下转封三)(上接第3040页)1956~1957年分离成功。结构为双链DNA,人是唯一宿主,呈世界性分布。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HCMV阳性率,北京地区4.9%,济南地区4% [2]

    1.2 HCMV传染途径 HCMV感染据认为是性传递性疾病,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均可感染。(1)垂直传染:宫内感染,经胎盘感染;分娩时感染,经产道感染;新生儿感染,经母乳感染。(2)水平传染:婴幼儿期感染,经唾液、尿、粪便、泪液等。成人期感染,经唾液、粘液、性交等。医源性传染,输血、人工透析、脏器移植等。

    2 HCMV感染的致病机理及危害性

    2.1 HCMV感染的致病机制 一般认为HCMV进入人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到各个器官,并可使人终身携带病毒,间歇地在唾液、尿、粘液、宫颈分泌物和乳汁中排出病毒。在血液中运送病毒的载体是血液白细胞,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T和B淋巴细胞等。此外,还发现病毒可在上述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复制。HCMV感染可以原发和复发感染形式出现,原发感染系在无免疫个体中发生,而复发感染则由内源性潜伏病毒的再活动,或由外源性病毒再感染引起。再感染系由接触不同抗原性HCMV的毒株,或高感染量的同株病毒引起。HCMV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提出持续感染、血管炎症、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以及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缺损可能与先天性HCMV感染的发病有关 [3] 。如同其它疱疹病毒一样,HCMV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亦可发生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和引起细胞转化等。
, 百拇医药
    2.2 HCMV感染的危害性 HCMV感染十分普遍,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关节肌肉疼痛、多发性神经炎等。妊娠期HCMV感染最大危害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和各种畸形等。据报道,HCMV感染是引起胎儿精神痴呆最重要的疾病(Hanshan,1997)。流行病学调查(Hanshan,1973),HCMV感染较少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临床所见HCMV宫内感染引起症状包括:黄疸、瘀斑、肝脾肿大、脉络视网膜炎、小脑畸形、精神呆滞、脑积水、脑回少、脑软化、脑室周围软化、视力障碍、白内障、HCMV肺炎、先天聋哑、唇裂、腭裂、腹股沟疝等。有些受感染胎儿在出生时虽无症状,但在学龄前亦可出现智力低下,神经和精神运动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婴幼儿身体健康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据青岛医学院微生物研究室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育龄妇女和孕妇HCMV感染率分别为98%和99%,孕妇活动性HCMV感染率及胎儿先天性感染率分别为20.95%和9.14%,孕妇活动性HCMV感染传播给胎儿的危险度达36.96%。我站近年来对2560名孕妇进行HCMV检测,发现孕妇活动性HCMV感染率为5.5%。由此可见在我国孕妇活动性HCMV感染较高的情况下,导致先天性HCMV感染的机会极多,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的素质。
, 百拇医药
    3 HCMV感染的检测及防治

    3.1 HCMV感染的检测 由于HCMV感染无明显特异性 临床症状,故诊断比较困难,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目前HCMV感染的检测方法有:(1)细胞学检查:妊娠期感染从阴道分泌物、尿液、宫颈粘液涂片中寻找巨大的胞核和胞浆中含有包涵体的所谓鹰眼状细胞,检出率较低。(2)病毒培养:HCMV感染可经血液、尿液、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中排出病毒,故可以作病毒培养。(3)血清学试验:包括直接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凝集试验,可适用于人群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学随访。(4)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早、中期孕妇血和羊水中HCMV-DNA,探讨早期快速诊断胎儿HCMV感染的可能性 [4]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CMV特异性抗体,IgG、IgA、IgM来判断是否感染HCMV。IgG阳性一般仅代表既往曾感染HCMV,IgM阳性代表近期内活动性感染 [5] ,IgA阳性代表伴有胎儿HCMV宫内感染和未婚而孕的妇女 [2] 。目前多采用此方法来检测HCMV感染。
, 百拇医药
    3.2 HCMV感染的防治 关于HCMV感染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多采用转移因子、干扰素以及抗病毒化学药物进行治疗。为了防止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临床已有疫苗应用于预防 [6] 。对孕妇HCMV感染活动期时,我站给予B-转移因子治疗,每次3mg,肌注,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效果基本满意。

    4 讨论

    HCMV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因其并不引起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以前并不被人所重视,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优生优育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孕妇感染了HCMV,可引起胎儿先天发育不良、畸形、死胎、早产、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着出生人口的素质,对开展优生优育极为不利。我县自1996年3月份以来,对持生育证妇女全部进行了HCMV检测,凡HCMV-IgM、IgA阳性者,都给予B-转移因子治疗,通过治疗转阴率在90%以上。王德智 [5] 认为对妊娠早期感染HCMV者不必立即终止妊娠,如证明胎儿已感染HCMV者应适时终止妊娠,以实现优生。我们认为现阶段对孕妇进行HCMV检测,并用B-转移因子对感染活动期者进行治疗,及证实胎儿已感染HCMV者应终止妊娠,是当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宜在全国普遍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徐桂林.199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24(3):131.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34-335.

    3 Stagno s.N Eng J Med,1985,313(20):1271.

    4 李上奎.聚合酶链反应产前诊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初步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3):130.

    5 王德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妊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3):132.

    6 张亚.与优生有关的感染性疾病.中级医刊,1995,32(7):7.

    作者单位:274600山东省鄄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