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9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3022-01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一种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引起,一般患儿有脓疱疮接触史,发病部位常见于眼、耳、鼻周为突发红斑,伴有渗出性浆液。四周有放射状皲裂,呈烫伤样外观,严重者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导致死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近10年住院及门诊37例SSSS患儿,男21例,女16例,平均发病年龄5.5岁,就诊前病程2~5天,其中18例尼氏征阳性。

    1.2 临床表现 37例患儿中18例尼氏征阳性,有4例未发生烫伤样外观。尼氏征阳性,但4周具有诊断意义,放射状皲裂存在,全身广泛的红斑或弥漫发红,皮肤疼痛,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形如大面积烫伤。

    1.3 血培养加药敏试验 血培养8例中阴性5例,阳性3例,阳性3例中2例为绿脓杆菌,无敏感药物,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对红霉素、头孢拉定敏感。

    1.4 治疗方法 37例SSSS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比较临床表现无统计学意义,1组单用抗生素治疗,2组抗生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在37例SSSS患儿回顾性治疗总结分析:1组抗生素首选头孢拉定,根据年龄、体重及皮损范围给2~4g/d,治疗2周左右,表皮剥脱得到控制,疼痛减轻,减 量至1~2g/d至痊愈,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者,及时换用敏感抗生素;2组根据体重和病情加用地塞米松2~10mg/d,治疗3~5天,根据表皮剥脱面积的控制程度及疼痛轻重减量,一般3天以内患儿不哭闹,触摸时无躲避行为及痛苦表现,地塞米松减量2/3,5~7天表皮剥脱控制,疼痛消失,即可停用地塞米松。

    2 结果

    SSSS患儿抗生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3天疼痛开始消失,第7天完全消失,而单用抗生素治疗组7天只有4例疼痛消失。

    3 讨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亦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血液及疱液金葡萄菌培养一般阴性,本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临床,儿童病例死亡率为3%~4%,我们治疗结果显示,抗生素与皮质类固醇同时应用的患儿比单纯用抗生素组病程缩短、皮肤松解的控制与疼痛感消失均早5~8天,应尽早应用皮质类固醇,既可以缩短病程,又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疗效,我们的经验是首诊患儿参考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应在病情控制后迅速减量或停用,无敏感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下,不能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

    作者单位:115000辽宁省营口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维 兰), http://www.100md.com(李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