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330978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8期
     传统上认为,高血压病一经确定需终身治疗,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西药治疗及中药治疗。不同患者对具体治疗的需求不同。其中,对中医的治疗需求在不断增加。部分患者担心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对机体有副作用,希望尝试用中药控制病情;不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西药治疗后血压稳定,也会考虑用中药治疗维持;部分患者血压较高,希望在使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更有患者希望在治疗中加入针灸、推拿等。可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血压病根据其表现出的主要症状的不同,分别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过劳,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清窍失于濡养,产生头晕、头痛、项背强急、手足麻木、面红目赤、记忆力下降等。常见的发病机制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瘀血内停等。治疗有治标与治本两大法则。治本有补益肝肾、阴阳双补;治标有平肝潜阳、祛瘀化湿、活血化瘀、宁心安神等。妇女更年期还有调摄冲任等。一般证治分为五大类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血脉瘀阻型,此外还可有冲任失调、气阴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型,在临床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高血压病证型的制定是相对的,有的患者可以归纳为一个证型。有的病可兼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型。证型也是有阶段性的,这个阶段是这种证型,过了一段时间,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药物的作用等,就可能变成另一种证型。所以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可拘泥于一证一方,也不可机械地沿用某一个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时还须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结合问题。首先要辨证正确,这是一个前提。其次,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确定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有数十种,分散在各个药物类型中,如平肝潜阳类的白蒺藜、钩藤、石决明,活血化瘀类的丹参、当归等,养阴类的白芍、首乌、葛根等,利尿类的车前子、泽泻等。处方用药时,不仅要针对证型进行论治,还要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选择与辨证分型吻合的中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综合性是其特色所在。除了传统的辨证论治服用中药之外,还可以用针灸、推拿、外敷等方法。针灸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穴,进行适量刺激,促进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降压作用。推拿也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用推法、摩法、揉法、按法等不同方法在特定部位进行治疗。外敷方法是用对证选用的药物,如附子、肉桂、吴茱萸等做成药饼,贴于二足底涌泉穴,上病下治、引火归源,起到较好的降压、稳压作用。目前,在崇尚自然疗法的社会中,中医行业完全有条件,也有可能通过努力,使中医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百拇医药(张洪军)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