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0317268
棺材与“官”“财”(智慧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6日 《健康时报》 2003.10.16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 吴强

    有这么一个传说:两个秀才一同去赶考,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其中一个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积,闷闷不乐,结果考试时由于状态不佳而名落孙山;另一个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得中。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前一个说:一碰到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后一个说:果然有官又有财。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却很实在。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个情绪理论(即ABC理论)。艾里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的而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A影响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的更直接的原因。这个理论在这则传说中可以找到诠释。棺材只是棺材,既不预示倒霉,也不征兆“官”、“财”。说到底,那两个秀才不是受棺材的影响,而是受他们对棺材认识的影响;认为棺材是秽物的败坏了心境,从棺材联想到“官”、“财”的因此有了好的心境。

    世间许多事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我们怎样来看待。不管我们的人生经历如何,生活状况如何,关键是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定义自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