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编号:10133040
论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15期
     六、实行医药分开如何解决医院药品差价收入减少的补偿问题

    实行医药分开后,关键是要解决医院由于药品差价收入减少后的补偿问题。1998年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差价收入192亿元,对这部分减少的收入,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补偿:

    第一,政府从医药分开、对分出的药房改为零售药店恢复征税后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拨款。按1998年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764亿元、税率5%计算,全国增加税收收入38亿元,可以用于增加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助水平。

    第二,医院向分出的门诊药房收取房租。门诊药房改为零售药店后,需向医院缴纳房租。在一般的零售药店中,房租开支约占药品销售收入7%左右,按此计算医院房租收入53亿元。

    第三,提高医疗服务价格。1998年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差价收入192亿元,扣除上述两项后,尚差101亿元,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相当于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提高17%左右。近几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有了大幅度提高。1997年开始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为了补偿药品差价收入的减少,改善医疗服务价格总体偏低的状况,各地陆续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累计医疗服务价格提高92%,提价额约75亿元。
, http://www.100md.com
    七、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的具体设想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指导原则:改善医疗机构的补偿状况;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内部的比价关系;总体上不增加或少增加全社会的医药费负担。

    (一)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原则。在国办发〖2000〗16号文件中规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并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这个定价原则,是在现行医疗机构三个补偿渠道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价格如何制定的总体要求。即医疗机构全部医疗成本,首先是通过财政补助补偿,其次是药品差价收入补偿,最后是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对每一项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这个原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二)价格管理的形式。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把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即由政府规定中准价及浮动幅度,由医疗机构在规定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
, 百拇医药
    (三)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权限。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主要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也可以只制定和调整主要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其他医疗服务指导价格由地、市制定。国家计委、卫生部的职责是:(1)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方针政策、作价原则;(2)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3)制定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办法。

    (四)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1)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不增加社会医药费负担、切实减少药品差价收入的前提下,提高医疗服务价格。(2)在医疗服务价格内部进行结构调整。增设或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挂号费,适当提高手术费、床位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3)按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由财政补助的规定,大型设备检查费应逐步改为按不含折旧费的成本定价。(4)引入竞争机制,拉开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生的医疗服务价格,引导患者合理分流。(5)放宽特需服务的指导价。

    (五)加强对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督。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实行听证会制度,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增加价格制定的透明度。医疗机构要实行明码标价,在结算医药费时要向患者提供价格情况的查询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 百拇医药
    八、继续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

    总的要逐步弱化药品差价收入补偿医疗机构的作用,降低药品差价收入在医疗机构收入中的比重。

    为了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从1997年开始整顿药品价格,减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有效地缩小了药品价格折扣的空间,扼制了药品价格上涨的势头。2000年国家计委三次降低药品零售价格,按年度销售量计算,降价金额32亿元。地方也不同程度地降低省管品种价格,降价金额约42亿元。2001年又再次降低了抗生素类69种化学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20%,降价金额20亿元。

    整顿药品价格,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降低药品虚高定价的原则。凡是发现价格虚高、折扣过多的药品,要及时降价,挤压药品折扣和回扣的空间,减轻消费者负担。

    (二)鼓励竞争的原则。广泛推行药品招标采购。通过招标采购,公开竞价,降低药品购进价格,并在此基础上降低药品的零售价格。通过招标采购,还可以发现药品的实际进价,为国家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提供依据。

    (三)优质优价的原则。对于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和非GMP认证企业生产的药品实行差别定价,鼓励企业进行GMP改造,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对于能够有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治疗中的副作用、明显节约治疗费用的特殊药品,可以经专家论证后实行单独定价。, 百拇医药(景 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