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5831
另类元气说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92期
     人有三宝。三者之中,何者为贵?诸家之说不同。我赞同东垣之说:以气为贵。其云: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在东垣看来,气生精,精养神,故当以气为本。此所论之气,乃人身之元气。即《灵枢·刺节真邪》所谓:“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内经》谓之真气,后世谓之元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先天,滋养于后天。正如东垣所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所以元气一说,实概括了先天、后天之含义。

    元气是生命的动力,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皆赖元气的推动。凡举视、听、言、动,坐、立、行、走,歌、吟、笑、骂,种种思维意识、神明莫测之举,莫不在元气的推动下完成,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大经小络,无不在元气的驱动下各司其职。一个人的元气充沛,他的生命力就旺盛,身体就健壮无病;若元气匮乏,身体就会衰弱,内伤外感,疾病丛生。
, http://www.100md.com
    元气的本质是无形之气,其性质当属阳,但不可言其为火。观历代医家孜孜以求地研究人身之本源,生命之动力,往往以火言之。如朱丹溪之相火论,谓人身之相火藏于肝肾,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赵献可则特重命门火,故为人身之“真君真主”。其说虽辨,然皆不若元气说来得直接而明快。古人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气”这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以气为构建大千世界的基本物质本源,实在是具有很深刻的道理。而人正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聚而成形,气散则神离。气之于人,其重要作用,无论怎样认识,都不为过。故敢以元气为人身之本源,生命之动力。

    似乎没有必要为元气找一个固定的寓所。就象命门一样,找是找到了,反而生出许多异议和枝节。元气应该是与生俱来,与生俱在,周遍全身,运行不息,内而脏腑,外而皮毛,无处不达,无时不至。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认为:“元气者,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元气虽自有所在,然实与脏腑相连属者也。”故心、肝、脾、肺、肾五脏各有元气,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亦各有元气,乃至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筋骨皮毛,无不赖元气以充、以养、以温、以运、以开、以合、以生神明、以出伎巧者也。
, 百拇医药
    养生宜顾护元气,治病当培益元气。凡举虚弱之证、疑难之证、久病不复之证、衰竭临危之证,皆当从元气论治。审其果为元气衰败所致者,立投大补元气之剂,多立竿见影,收扶危济困之效。忆早年在基层工作时,一次出诊到一农户家中,病者为一老年男性,年逾70,卧病数月,因地处偏僻,无力医治,迁延日久,渐至危殆,僵卧于床,不吃、不喝、不语、不动,目闭不开,呼之不应,触之亦无反应,家人正在为之置办后事,请我到其家中出诊,无非是想要知道老人还能支撑几天。问其证,无任何反应;诊其脉,微弱无力,几乎难以触及;橇其口,察其舌,若猪肝状,全无苔垢;翻看其目,二目无神,且不转动,惟其对光反射尚存。当时我初出茅庐,无甚临证经验,踌躇之中,忽闻患者喉中发出一声微弱的呃逆,询其家人,得知患者近数日以来,断断续续地呃声时作。遂按仲景“噫气不除”处置,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又思其垂危若斯,而见呃逆,实非佳兆,当系久病虚衰,胃气将绝之象。遂重用潞党参1两,以补益中气;又因其舌质紫黯无苔,状若猪肝,又是阴虚之征;故于方中再加南北沙参各1两以增加补益气阴之力。疏方2剂,以观后效。3天后,应患者家属之邀,再次到患者家中,只见老人在门口持帚扫地,行动言语竟与常人无异。

    此一病例的成功,其实是误打误中。在我当时的治疗思路中,并没有大补元气的概念,只不过觉得病既已垂危至此,不得已而大补其气,以作孤注一掷之图。而选用旋覆花代赭石汤,也只是针对呃逆一证的勉为其难之措。事后分析起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大剂量党参、沙参,在元气衰败之时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古方有独参汤,浓煎频进,对于元气欲脱,命悬一线之证,有起死回生之功。若无人参,可以大剂量党参代之,一般以党参1两(30g),可代人参1钱(3g)。除人参外,黄芪也有大补元气之功,既可与人参同用,也可单独配入复方。以元气说为指导,参芪在治疗诸多疑难杂症中大有用武之地。, 百拇医药(彭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