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1110
医者?贾客?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23日 《健康时报》 2002.05.23
     本报记者 胡迎新

    医者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天职。贾客则以获取商品最大值为目的。然而今有医与商兼而有之者,市井戏称:“医商。”

    2002年4月28日《北京日报》“北京杂文”专栏署名为刘恩启的文章中说:“北京市相关部门对基本医疗定点医院进行全市大检查,竟然发现七成病历存在医院坑人现象,闹出不少流鼻涕打喷嚏也用药数种、花钱上千元之类的笑话。”而且本报一个读者的老母在北京某大医院一次治咳花了五百多元……此类“笑话”已让百姓见怪不怪了。

    记者的一个朋友是上海某家生产钛合金人工关节公司销售经理。记者向他谈起曾采访过一起车祸当事人,她右膝盖髌骨粉碎,当时某医院大夫建议她换人工关节,费用约7万元:进口人工关节价格5万元,手术费及住院费为2万元。这位朋友问记者:“那她为什么不换国产的?国产的‘关节’出厂价才8000块钱。但是进口的可就贵了,医院一般至少还要加价10%到60%。”

    记者问:“那医院为什么不使用国产的?他们怎么就不考虑患者是否承受得了这么昂贵治疗费用?”这位销售经理诡谲地笑道:“这里面当然有猫腻呗。上海有一家很有名的大医院使用的就是一家美国公司的产品。这家美国公司与这家医院的主刀大夫们有个约定:哪位大夫使用他们公司的产品数量达到40件,公司可以向这位大夫提供去美国医院全部免费实习的机会。对这个大夫来说,等他从美国实习回来,他的身价和身份可就大不一样了!待遇也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不是用人家的产品吗。大夫用一件公司的产品,公司还给他提成2000块钱哪。”

    当某个医生的执业行为以个人的最大商业目的为出发点,这个医生不就成了“医商”?当医与商和气生财时,惨的是自费患者的钱袋,亏的是公费医疗的国家财政。

    一个患者曾对记者开玩笑说:“你能改变现有医疗制度中存在的弱点吗?既然你改变不了,必然有人利用这个制度的弱点。很正常,我是医生也不会与他们有什么不同!”这听来是个玩笑,实乃是一种道德理念破灭的绝望,是社会道德失范的悲哀。自古以来医生的医德就是民众与国家道德的核心;假如医道蜕变、医德沦丧、医规失范,必然冲决国民道德的心理底线。何堪悲乎!

    毋庸置疑,大多数医务人员是在克尽职守、殚精竭虑地为民众服务。遗憾的是,其中的少部分人,则见利忘义,客串“医商”,玷污了白衣天使的圣洁,令人为之扼腕叹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