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120870
救命车为何救不了命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急救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9日 《健康时报》 2002.05.09
     近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接到求救电话:28岁的唐某称母亲突然晕厥,要求中心赶快派救命车来。6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但敲门不见应答,后通过“120”向屋内打电话,也没有人接,急救人员以为病人等不及,已“打的”去医院,故空车返回。不料,天亮以后,邻居发现屋内母子两人因煤气中毒,已双双离开人间。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工作人员闻讯,对此深感惋惜,但又觉得无可奈何,因为法律没有赋予急救人员“破门而入”的权利,每年类似的空车返回率在7%左右。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此类悲剧不再发生呢?有关人士认为,应尽快出台《急救法》或相应的地方法规。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在工作中遇到许多尴尬事。今年春节期间,“120”接到求救电话,称一老太需要急救。当救护人员赶到目的地敲门,却不见应答,便通过“110”叫来民警破门而入,发现老太在屋内安然无恙。事后查明,这是一场人为的恶作剧。

    2000年一天深夜,某公司青年主管在家中感到心脏不适,急拨“120”求救,但急救人员在现场找不到门牌号。原来青年主管情急之中漏报了弄内支弄,待清晨其父母赶来,发现儿子已撒手人寰。年迈的父母悲痛地问:为什么“120”不安装电话显示地址系统。中心人员无奈回答,有关部门为保护个人隐私,电话地址保密。

    据急救科科长徐绍春介绍,国外的通行做法是“110”、“120”、“119”中心同处一地,一有求救一起出车。但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市民求救“120”,“120”与“110”之间该如何协调,没有明确规定。他认为,当前应加快急救立法,让“120”与“110”及其他部门更加有效地协同工作,并依法制裁“恶作剧”,从而提高“120”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效率。

    据悉,我国广州市、成都市已先后出台了地方急救条例,宁波市、青岛市急救中心已配备了求救电话地址显示系统。

    (摘自4月24日《解放日报》马骋/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