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结肠病 > 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
编号:12528253
治溃疡性结肠炎 化湿行滞调气血常并行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77期
     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9)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期有泻泄不止者脾肾俱亏,少邪无滞,肠滑谷流,须扭转病势由通转固,宜固涩不宜通滞;当便滞与便稀同时并见,通滞与固肠兼用。

    清湿热黄连、黄柏、椿根皮很有效,化脓血白头翁与炒蒲黄、地锦草常相配,大便白冻化寒湿,肉桂与黄连、木香常同用,腹痛泻肝破气血,泻肝用芍药甘草汤,破泄用三棱、莪术配枳实。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病损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溃疡,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扩展,遍及整个结肠,严重者可出现“反流性回肠炎”。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迁延难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舒文教授治疗本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邪滞肠中涉肝脾权衡标本调虚实

    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湿伤于下,始于大肠,大肠属阳明之腑,易热易实,湿热壅滞肠道,灼肠、滞气、伤络,化腐成脓,络伤出血,从而出现黏液脓血便。滞在气,血在络,痛主肝,泻主脾,病机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涉脏关肝脾。在疾病的动态变化中存在着滞气伤络、脾虚伤肾的病理变化,治疗当分病期、辨标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