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2284
中医理论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01期
     本报讯 (记者高新军)3月27日,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简称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2005、2006立项7个项目日前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专家组中期评估,中医理论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吴以岭担任首席科学家的“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项目建立了“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明确了“脉络-血管系统病”证候的发病机制和共性病理环节,提出络气郁滞或虚滞是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并首次提出“营卫承制调平”假说;“心肌灌注单位”整体保护创新性概念。

    张伯礼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项目建立了中药饮片药性、功效、药理数据库和相关关系模型;建立了中药组分标准化制备及分离分析新方法,构建了中药化学组分库,初步建立了基于因果关系发现算法的方剂有效组分智能辨识方法;建立了体内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及平台,研究了茵陈蒿汤配伍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了实验性肝损伤系列动物模型;完成了冠心Ⅱ号及其组分配伍对心肌梗死药效学研究,初步开展了基因表达谱和靶位基因研究。
, http://www.100md.com
    邓铁涛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应用理论”、“中医发展理论”三大内容范畴构成,并分别明确其基本定义、主要特点和内容范畴;提出“体质可分论”、“体病(证)相关论”、“体质可调论”的观点,开发出“9种中医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制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已建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过程的代谢物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并完成了基于Mogenson分期的横断面初步分析,找到了一些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或病程进展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梁繁荣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项目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及经穴效应与经脉循行和经气汇聚(特定穴)的关系,并确定了非经非穴定位原则;开发出“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研制出一种光纤传感针及有关测试设备,可检测人体穴位的皮下组织压力、温度、pH值等;研制出“针刺提插手法控制仪”、“位置相对固定的双极联体针”、“去电针伪迹仪”。

, 百拇医药     刘保延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构建了辨证论治临床评价阶梯递进理论框架;初步提出辨证论治临床评价的基本原理;明确了辨证论治临床评价研究的工作假说;提出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评价指标研究;提出“证候变化”的测量指标与方法;根据中医药诊疗特点,构建不同病症的PRO或生存质量量表示范性研究;确定了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临床病例的收集与研究。

    黄璐琦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项目初步证明了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理论;首次克隆得到了5个与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制作包含4354个克隆的丹参cDNA芯片;初步推导和探讨了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首次建立了22种胆汁酸代谢物同时测定的UPLC-MS, H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建立基于血清胆汁酸水平的肝毒性评价方法;建立起中药药性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的网上平台;发现了中药性味及中药单煎液酸碱性对乌头类中药毒性成分的影响规律。

    刘平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项目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病因病机古籍和现代文献库;制定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SOP;开始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的观察以及部分实验研究工作。

    据了解,科技部于2005年专门设立了“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每个项目均设首席科学家,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实施两年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估,目的是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目标,调整和优化课题设置、经费和人员配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