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799
照片背后的传奇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7期
     “首届全国中医药书画摄影大赛”最近在深圳揭晓并颁奖。一组照片获得摄影类一等奖,六幅照片———六双伤痕累累的手,六位平和慈祥的老人,于无声处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组照片名为:“专家之手”(组照见八版)。图片说明中这样写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长者是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就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他们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在X线下为病人牵引、复位,他们的手却留下了永久的伤痕,或指甲开叉,或长出放射线疣,或因癌变而截肢……

    据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2000年前,中国的正骨医师就掌握了一种神奇的正骨奇术,只用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情况,只用双手就能治愈骨折。这是真的吗?洛阳正骨医院的老专家们是怎样用传统正骨术为病人作治疗的?源自民间的洛阳正骨术又是怎样从“私有”变成了“国有”,从家族融入社会,从洛阳走向国内外?随着科技的进步,面对西医的强大挑战,洛阳正骨人又是怎样继承创新,使“国粹”长盛不衰?

    带着诸多好奇,记者联系到照片的作者张随山,走进了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洛阳,走进了这座有着传奇色彩的正骨医院,走进了洛阳正骨人的昨天和今天。
, 百拇医药
    神奇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

    曹植《名都篇》有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其中所提及的平乐,就是郭氏正骨的发祥地。

    清代中期,嘉庆之世,洛阳县平乐村出了个正骨名医郭祥泰。此人以道士僧人为师,博取众家之长,独创正骨八法,形成造福一方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郭祥泰之后,郭树信、郭贯田、郭聘三、郭灿若四代相传,朴素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名震中华的一大中医学术流派。

    据许鼎臣著的《龙嘴山馆文集》中载:洛阳东二十里平乐园,郭氏世以专门工接骨医名闻天下。其技术特点为:“诊切不用麻沸药,不用针刀刺割,”而是“揉之、捏之、推之、筑之、拳屈之、攀之、捞之、俯仰左右之,或伸之、正之、平齐之、垫之,内服汤药而外膏丹之。”平乐郭氏正骨通过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借助祖传药膏———“接骨止痛膏”,内外兼顾,在修复体内气血后,从根本上治疗骨伤,消除病痛。
, 百拇医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西安以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乱,之后从西安返京过洛阳。途中一贝勒坠马伤骨,郭氏正骨第三代传人郭贯田应请为之疗伤,很快治愈。光绪皇帝赏赐郭贯田五品衔位,令其入宫为皇后医疗足伤。

    民国18年(1929年),郑州教堂有个美国医士,其子坠马断骨,按照西医骨科疗法,只有锯掉小腿才能保住性命。这个美国医士听说郭氏正骨不用刀锯,断腿可复,于是携子来医。经过郭氏正骨第四代传人郭聘三治疗,骨肉无损,一个月后行路如常人,美国医士惊叹:“中医绝技,西医不能比。”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洛阳,以陈谢兵团司令员陈赓的名义张贴了保护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布告。在党和政府英明政策的感召下,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打破族内传播的狭隘意识,将祖传的秘方公诸于世。1956年1月,高云峰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9月,洛阳专区正骨医院(洛阳正骨医院前身)建立。

    1958年,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成立,公开传授郭家正骨术,学生遍布中国各个中医医院,使平乐正骨由私人专有技术成为国家财富,家学变成了“国学”。今天,全国中医正骨界的骨干名医,70%都是“平乐出身”。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骨科“黄埔军校”。从此,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铮铮铁骨的洛阳正骨人

    记者在洛阳正骨医院见到了照片上的几位老专家,他们都已年过古稀。一双双苍老、布满伤痕的手,似乎烙印着他们一生从事骨伤事业的传奇。(下转第二版), 百拇医药(柴 玉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