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03698
对中药材生产大起大落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15期
     冷眼看规模

    中药材生产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中药材生产的总量应该多大?应不应该管理、控制、调整中药材生产的总规模?应该由谁来操作?如何操作?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盲目扩张警钟敲响

    目前中药材生产中家种品种的市场价格大多数已经接近或跌到生产成本以下,生产者亏本,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如川芎、黄芪、白芍、云木香、玄参、太子参、丹参、沙参、麦冬、白术、元胡、泽泻、知母、板蓝根、射干、枸杞子、砂仁、车前子、菟丝子、红花、丹皮、杜仲、黄柏、厚朴、茯苓、旱半夏、土贝母、佛手、山萸肉、家种黄芩等等。其价格之低,已达到中药材市场放开以来的最低点,如川芎产地收购价2元;家种毛知母3年生产地收购价2元;黄芪2年生的统货产地收购价2元。其余量产品即使在生产停止的假设条件下,也能够满足全社会需求2~3年,如川芎、白术、元胡等;甚至够社会需求10年以上,如土贝母等。
, 百拇医药
    中药材生产比其他农作物大田生产对技术要求更高,资金投入更大,而且受土壤和气候的制约更多,这样属于特色生产的中药材生产的回报本应高于粮食生产,但是目前种药已经不如种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那就是家种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扩张!

    中药材生产总规模严重大于全社会对中药材的总需求,不是个新问题。自从中药材市场放开以来,已经有四次了,即1986~1987年、1990~1991年、1993~1994年、1998年至今,其结果是药市的四次历史大萧条。我亲眼见到,在市场低谷时,安国及周边生产的牛膝、黄芪因无人收购而生虫、霉烂;售不出去的芥穗倒在路边的水沟里;人参跌至每公斤17元,摆地摊不如萝卜干……

    那么目前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如何呢?据专业媒体发布的数据,陕西省有近百个县区种植中药材480万亩,其中山阳县30万亩;甘肃省200万亩,其中陇南29万亩,陇西18万亩;青海省16万亩;重庆市40万亩,并正在启动百万亩工程;江西省将在3年的时间内达到100万亩国家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河南省300万亩,其中栾川县158万亩,封丘10万亩;江苏省50万亩;安徽省亳州市辖区50万亩;河北省安国市12万亩;湖北省利川市55万亩;山东省莒县6万亩;广西省玉林市4万亩;福建省建瓯县6万亩,柘荣县2万亩,以上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00万亩以上。另外,新疆、山西、云南、浙江、内蒙古、东三省等地区也都有较大面积的中药材种植。据估计,目前我国家种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应以600万亩为宜。如此算来,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即中药材生产总规模比其需求量将近大3倍之多,中药材生产总量失控警钟再次敲响!
, 百拇医药
    市场调节为什么失灵

    中药材生产规模过大,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是药农致贫的根源。

    从全社会来认识,中药材生产规模过大是对社会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来10万亩丹参即可满足社会需求而且有余量库存,结果全社会种了30万亩,其中多投入的20万亩,以及在20万亩土地上投入的劳力和资金都是浪费。这20万亩土地,我们可以生产别的创造财富,甚至可以还林、还草,改善生态,也可以让土地休闲,以保护土壤。

    而从药农的角度讲,中药材是特殊商品,多了是草。以板蓝根为例,全国种3~5万亩,市价2.5~3元,种10万亩以上,市价1~1.5元。药贱伤农,卖药难,将有1~2万吨板蓝根积压在药农手中,而人们不会因为药贱了没病而多吃药。对于中药材而言,不是多种多收,丰产丰收,正相反,多种少收,丰产无收,这样简单的常识,我们的生产者和决策者都该多想一想。这几年药农真正因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了吗?据我所知,许多新产区都是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 百拇医药
    中药材生产有过计划经济的历史,从1984年之后,中药材市场放开,由市场经济来调节。20年来的实践证明仅仅这一只手很难保证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即做到中药材生产规模适度,大多数品种供求平衡,略有库存,市价基本稳定,长期平稳运行。实际是生产大上大下,市场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巨大浪费。当然,20年来家种中药材生产品种齐全,不论价格高低,供应充足,中成药工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中药材生产总规模、中药材生产大起大落的问题依然如故,那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并没有解决中药材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机制并没有为中药材种植业带来平衡发展。

    中药材的价格和需求有独特性。中药材生产周期长,从种到收一般需要1~2年,有的甚至长达3~5年或更长。中药材生产还没有实现现代化,主要依靠是一家一户种亩八分,手工劳作。中药材商品使用上治病救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格的起落不能调节需求的萎缩和扩张,并控制市价的大起大落。当价格杠杆无力调节需求时,一旦供求发生矛盾,中药材市价势必暴涨暴跌。同时,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又不能立竿见影,刺激生产发展需要一个生产周期的时间,1~2年或3~5年才有新产品面市,而此期间价格变化的趋势又是中药材生产者乃至信息经营者都难以准确预测的。连接生产和销售的中药材经销商,为了求利,也是药越紧俏越挣抢,越积压越抛售,这样对中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中药材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地求得中药材生产和中药材需求的平衡发展,看来仅仅有一只手是不够的。

    大起大落何时休

    要解决中药材生产大起大落、中药材市价暴涨暴跌的问题要从多方入手,没有一个单方可行,要复方调理。

    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中药材生产总规模及一个具体品种的中药材生产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应宣传适度规模的观念,通俗地告之各级领导和药农,中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不要轻信骗子的谎言:种药材发大财。要明白机遇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一定要树立风险观念。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种药发了财,我们不能种药发财呢?是的,地方干部为了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西部大开发,弃粮种药,心愿是好的。但是,中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板蓝根一年需求6000~8000吨,不会因为生产多了,便宜了就没病吃便宜药,从而用量翻几番,多了就是草。每一个站在一个点上看问题的人,都认为是可行的,一年需求8000吨,我种1万亩才生产区区3000吨,算多吗?可是十几个省几十个县数百个村镇都这样想将种下几十万亩,生产数十万吨,这样站在全局看问题就是不可行的。所以,当你有种药的良好愿望时,不要忘记整个药材生产是个复杂的系统,你仅仅是一个点,应纵观全局。中药材生产往往是这样:当初看不到的失败后果就是我们这些努力想做好事的人造成的。谁都想把蛋糕做大,但这是药,做大的药糕谁来吃呢?目前,中药材生产不要刮热风,要降温。
, 百拇医药
    其次,从生产方面,要从中国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出发,重视现有的主产地,特别是道地药材产地,不轻易地发展新产区。中成药工业生产者不要直接去经营基地,请大集团大公司把手和小生产者的手握在一起,不要抛弃传统产地另起炉灶,应把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绿色药材生产落实到道地产地的千家万户。要把小生产者组织起来,把小生产者和社会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最重要的是把一盘散沙组织起来,合作是最佳出路。

    再次,从流通领域,不能只靠一只手,要两只手。不是自发调节,而是市场机制和人为调节相结合,两手并举。应把中药材储备提高到战略高度认识,象在大江大河上建水库一样,可以调节供需,可以调节价格,可以指挥生产。当然,储备不能放任,也不能轻视。储备是个大行业,可以有国家的、股份制的、私营的、个体的、药农的、药厂的。储备要立法并制定行业政策,大力发展中药信息业和咨询行业。

    但愿大落大起的第五个周期不再出现,中药材生产能够走上平衡发展的大道。, 百拇医药(李 诚)